何謂家庭暴力目睹兒童少年?
目睹暴力兒童少年指的是兒童在家庭暴力事件中未直接受到暴力,但經常目睹雙親(現在或曾有婚姻關係)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之兒童或少年,包括直接或間接目睹暴力行為之十八歲以下兒童少年。
何謂家庭暴力?
家庭暴力一般泛指發生於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虐待行為,包括配偶(含前夫妻、同居人、男女朋友、同性伴侶)、親子、手足、姻親之間的身體、語言、精神及性虐待、經濟控制及財務破壞。如果您有受侵害的事實,不但可以聲請「保護令」來保障您的安全,也可以請相關單位來保障您的權益。
兒童少年目睹家庭暴力的身心狀況及受害指標
家庭暴力為兒童及少年帶來極大的壓力,長期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及少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,而兒童及少年也會因為年齡、性別、目睹暴力的經驗、對暴力的解釋與個人如何處理壓力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反應,包括了:
一、當時反應
害怕哭泣、逃離暴力現場、捲入暴力事件(保護受虐者或自己也遭受暴力)、假裝暴力不存在、自我隔離、黏著覺得可以保護他的家人….。
二、事後反應
◎情緒方面:
- 恐懼、焦慮(擔心暴力再度發生、害怕失去父母、不敢表達憤怒的情緒)。
- 羞恥(認為只有我家有家庭暴力,覺得丟臉)。
- 罪惡感(認為暴力會發生是我的責任)。
- 悲傷(看到家人互相傷害)。
- 無力、無助(我無法改變、阻止暴力的發生;沒有人能幫我)。
- 困惑、忠誠度問題(我該愛施虐者還是恨他?我要站在哪一邊?)。
- 壓抑、隔絕自己的情緒。
- 自我貶低、難以信任別人
◎生理方面:
1.身心症狀:頭痛、胃痛
2.常感到疲倦、想睡
3.抵抗力弱,容易生病
4.注意力不易集中
5.厭食或嗜睡
6.個人衛生不良
◎行為方面:
- 退縮(因擔心暴露家庭暴力的秘密、因為自我價值感低)。
- 退化(包括:分離焦慮、尿床、吸手指、用小小孩的口吻)。
- 過度表現(希望自己什麼都是最好的)。
- 過度討好、照顧他人(害怕衝突、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)。
- 攻擊、破壞行為(情緒的宣洩、自我放棄、過度自我保護)。
- 自我傷害。
- 逃學、逃家。
三、長期的影響
- 自我價值感低。
- 人際關係不佳,社交功能低落。
- 學習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處理壓力。
- 錯誤而僵化的兩性互動態度,不平等的兩性關係。
初步關懷
~為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開啟一扇窗
當您遇見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少年時,您可以…
- 尋求處理家庭暴力單位的協助。
- 主動關懷孩子,並建立他對您的信任感。
- 告訴孩子,如果他想說說心裡的煩惱,您會很樂意聽。
-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覺,不要藉機說教,多聽少說。
- 尊重孩子坦露的步調,不要因為心急或好奇而追問暴力的細節。
- 告訴孩子有許多小孩跟他有同樣的煩惱,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。
- 肯定孩子的感受,避免不當的樂觀與否定。
- 讓孩子了解,父母間的暴力事件不是孩子的錯。
- 多肯定孩子,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。
10.讓孩子知道「暴力是沒有藉口的」!不論別人是否犯錯,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不用暴力方式解決。
11.當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時候,以「教導」代替「制止」,讓孩子有機會重新學習適當的行為。
12.尊重孩子的隱私權,未經孩子同意,不擅自透露給同學或其他非相關人員知道(即與處理這事件無關的人員)。